【月經不調】
「月經的來潮時間在正常範圍內有明顯的波動或不穩定性。」
月經先後不定期的定義是指月經週期長短不規律,即月經的來潮時間在正常範圍內有明顯的波動或不穩定性。正常情況下,女性的月經週期通常為28天左右,正常範圍可以在21到35天之間。
月經不調的因素
現代醫學對於月經先後不定期的理解通常基於生理和病理的角度,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① 荷爾蒙失調
荷爾蒙失調是月經先後不定期的一個常見原因。荷爾蒙分泌的失調可能導致卵巢功能異常,進而影響月經週期的規律性。常見的荷爾蒙失調包括卵巢多囊症候群(PCOS)、甲狀腺功能異常、垂體腫瘤等。
② 盆腔疾病
某些身體疾病或病理變化也可能導致月經先後不定期。這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子宮脫垂、子宮內膜增生等。這些疾病或變化可能干擾子宮內膜的正常生長和脫落,從而導致月經的不規則性。
③ 藥物影響
某些藥物或治療也可能導致月經先後不定期。例如,口服避孕藥、避孕注射劑、某些抗生素、化療藥物等可能對荷爾蒙水平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月經的規律性。
對於月經先後不定期的治療,西醫的方法通常是針對具體的病因進行處理。這可能包括藥物治療、手術干預(如子宮肌瘤切除)、荷爾蒙療法、生活方式調整等。治療方案將根據個體情況和具體病因進行個別化的制定。
中醫認識月經不調的原因
① 情緒壓力
中醫認為情緒壓力和情志失調是導致月經不調的常見原因之一。長期的情緒壓力、憂慮、憤怒或悲傷等情緒不良可能導致氣機不暢、肝氣鬱結,從而干擾經絡的運行和子宮的正常功能。
② 肝鬱脾虛
中醫認為肝鬱脾虛也是月經不調的常見原因。肝氣鬱結可能導致氣滯血瘀,影響子宮環境;脾虛則可能導致氣血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供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月經不調和經血量的變化。
③ 腎氣陰虛
腎主生殖,腎虛主要指腎陽腎氣虛弱,子宮卵巢功能失調,而見月經延遲而至;腎陰虛則指陰精不足,可能導致血液不足,月經延遲才至。
④ 寒濕痰瘀
好食生冷、子宮和經絡受寒,寒濕痰瘀,血液不能下行,也可能導致月經不調。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辨證施治,中藥治療:
中醫治療強調辨證施治,即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症狀和體質特點進行個別化的治療。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舌脈情況、病史和症狀等綜合判斷,確定病因,然後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法。腎虛精虧的女士,用補腎益精法,如山茱萸、枸杞子、山藥、女子、旱蓮草等。痰濕内阻的女士,用祛痰化濕散結法,如膽南星、竹茹、陳皮、半夏等。下元虛寒的女士,用溫陽散寒法,如艾葉、桂枝、香附、細辛等。情緒鬱結,肝鬱氣滯的女士,用疏肝解鬱法,如柴胡、青皮、鬱金、香附等。
► 針灸治療
中醫師可能會指導患者進行穴位按摩,以刺激相應的穴位,調節氣血運行。常用的穴位包括關元穴、足三里穴、太衝穴等,但具體的穴位選擇和按摩方法需要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治療方法應根據個人辨證施治而定。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並遵從其指導。
|觀察和記錄,開始記錄你的月經週期、經血量和任何其他症狀
► 幫助醫生更好地了解你的情況。觀察週期長度、排卵日期和經血量的變化等信息可以提供重要的線索。如果月經不調持續存在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以尋求中醫的幫助。中醫師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針對病因進行調理。
今次為大家分享的病案是19歲的女士。16歲初潮,近2年月經先後不定期,周期為25-60天不等。去年準備公開試,月經更曾經三月不至。今來求醫。
詢問病人,月經期間首天腹痛,頭痛頭暈。月經量不多。考慮病人肝腎精血不足,加上考試壓力大,血虛而肝氣上衝而見頭痛。治療上以補益肝腎精血爲主,兼以平肝降氣。
堅持一月治療,月經周期漸漸縮短,30-45天一個周期。治療第四個月後,周期穩定至28-35天一周期,頭痛頭暈改善。月經量增加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