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
「陰道炎(Vaginitis)即帶下病,是指陰道內的炎症或感染。」
|陰道炎(Vaginitis)即帶下病,是指陰道內的炎症或感染。常見的症狀包括異味、異色的陰道分泌物、陰道瘙癢、灼熱感、排尿時的灼痛,以及性交時的不適感。以下是一些可能引起陰道炎的常見原因:
陰道炎的成因
① 真菌感染
最常見的真菌感染是念珠菌感染(酵母菌)。這種感染可能會導致白色、乳白色或黃色的帶下,伴有濃厚的奶酪狀分泌物。通常伴隨著陰道瘙癢和灼熱感。
② 細菌感染
細菌性陰道炎是由細菌(通常是藥物耐受性的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炎症。這種感染通常會導致灰白色或灰黃色的分泌物,具有魚腥味。症狀可能包括陰道瘙癢和灼熱感。
③ 性傳播感染
性傳播感染如滴蟲性陰道炎(由滴蟲引起)或淋病(由淋球菌引起)也可能導致陰道炎。這些感染可能伴隨著分泌物的變化,例如黃綠色或黃色的分泌物,並且通常與其他症狀如發燒、下腹痛或性交疼痛相關。
④ 過敏反應
有時候陰道對於某些物質(如洗劑、衛生產品或某些材料)過敏,可能引起陰道炎症和陰道炎症狀。
陰道炎的常見中醫證型及治療方案
|在中醫理論中,陰道炎可以被歸類為多種不同的證型,每種證型對應著不同的治療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中醫證型和相應的治療方案:
① 濕熱證型
這種證型通常伴隨著黃色濃稠的帶下,可能伴有灼熱感、瘙癢和尿短赤黃等症狀。治療方案包括清熱解毒、利濕瀉火的中藥,例如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等。
② 氣滞血瘀證型
這種證型的特點是帶下量少、顏色深紅或紫暗,且伴隨著下腹部疼痛或不適感。治療方案通常包括活血化瘀、行氣舒經的中藥,例如桃仁承氣湯、當歸四逆湯等。
③ 脾虛濕阻證型
這種證型常見於帶下量多、顏色淡白,伴隨著腰酸脹滿、尿頻等症狀。治療方案包括健脾利濕、燥濕化濁的中藥,例如四物湯、木香糯米湯等。
④ 腎陽虛證型
這種證型通常伴隨著帶下量多、顏色淡黃,且伴有腰膝酸軟、畏寒等症狀。治療方案包括溫腎補陽、固脫止帶的中藥,例如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請注意!!!
中醫證型的確定需要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人症狀和體質進行綜合判斷。因此,如果您患有陰道炎,建議您尋求專業的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以制定適合您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今次分享的病例是34歲的女士,素體健康,近2月見帶下多,色白,經間期特別明顯。腹部有涼意,喜歡暖敷。手脚冰冷,怕冷。
經過醫師詳細四診和檢查後,知道病人暑天嗜冷,近來多食冰條、凍飲,寒濕下流子宮。因此經常見帶下量多。醫師處方溫經散寒祛濕處方,7劑後病人帶下情況改善,驚喜地,今次月經腹痛情況亦有改善。
病案分享(一)
今次分享的病例是21歲的女士。近3月出現帶下量多,色黃綠,下陰瘙癢難耐。經常倦怠,口乾口苦,口氣大。面部粉刺多,下巴有石頭瘡。小便黃赤。大便爛,容易腹瀉。
患者明顯一派濕熱下注之象。患者喜食辛辣煎炸,少喝水,所以十分‘熱氣’。熱氣無路可走,從帶下而出,因此見帶下黃黃綠綠。濕熱浸淫,亦見下陰瘙癢不適。
治療上用清利濕熱之劑,治療2星期後,帶下變清,量亦減少。瘙癢不明顯。病人反饋,面上粉刺暗瘡亦減少。大小便順暢。飲食上建議病人少吃辛辣油炸,避免熱氣加重。同時補充水分,讓熱氣從小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