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痛.png

【經痛】

​「是指月經時下腹疼痛。」

目錄
西醫角度認識經痛
西醫角度認識經痛

|西醫對於經痛的理解較著重於女性生殖系統的功能和結構。以下是西醫對於經痛的一些常見認識:

子宮收縮

西醫認為經痛是由於子宮壁在月經期間的收縮而引起的。這些收縮痛稱為子宮收縮痛或子宮痙攣。子宮收縮的力量和頻率因人而異,有些女性可能會感受到較強烈的痛楚。

② 炎症反應

經痛可能與子宮內膜組織的炎症反應有關。在月經期間,子宮內膜組織脫落,並釋放出一些物質,可能引起炎症反應,進而導致疼痛。

③ 荷爾蒙變化

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對經痛產生影響。在月經期間,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特別是前列腺素的釋放增加。前列腺素是一種化學物質,它可以引起子宮收縮和疼痛感。

④ 結構異常

某些情況下,經痛可能與結構異常有關。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疾病,當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以外的地方時,可能引起劇烈的經痛。

西醫一般會通過詢問病史、進行身體檢查和進一步的檢查(如超聲波、血液檢查等)來評估經痛的原因。治療方法可能包括止痛藥、避孕藥、非類固醇抗炎藥、抗抑鬱藥等,具體治療方案會根據個人症狀和病情而定。往往病人都害怕對西藥的依賴,或希望根治疾病,或希望用較天然的方法,都會選擇中醫治療,而中醫治療經痛也有很多成功例子。

中醫角度認識經痛
中醫角度認識經痛

​中醫角度認識經痛

|在中醫的觀點下,經痛通常與子宮、肝、脾、腎等臟腑有關。

① 氣血不調

不通則痛,中醫認為氣血的運行不暢是導致經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可能是由於情緒壓力、過度勞累、飲食不當、生活作息不規律等因素引起的。

② 肝氣鬱結

情緒壓力影響,肝氣鬱結,肝鬱氣滯,進而引起經痛。中醫會疏肝解鬱,緩解肝氣的壓力,以改善經痛情況。

③ 脾虛血少

脾氣虧虛,生血功能減慢,血氣不足也是導致經痛的原因之一。

④ 寒濕凝滯

喜食生冷寒涼,寒凝血瘀凝滯經絡,形成血塊而見經痛。

⑤ 盆腔病變

子宮的功能失調、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問題都可能導致經痛的發生。中醫會根據原發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改善子宮的狀態。

中醫認為經痛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治療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中醫治療經痛
中醫治療經痛

中醫治療經痛

|中醫對於經痛的治療方法主要基於中醫理論和辨證施治的原則。中醫認為經痛是由於氣滯、血瘀、寒濕等因素引起的病理變化。以下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

► 中藥調理:

中醫師可能會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給予適當的中藥調理。常用的藥方包括活血化瘀、調經活血、溫經散寒等藥物。這些中藥可以幫助緩解疼痛、調節月經週期和改善血液循環。

► 針灸治療:

通過針刺特定的穴位,針灸可以調節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和痙攣。常用的穴位包括地機、足三里、豐隆、三陰交、腎俞等。長期宮寒女士亦可以配合艾灸暖宮的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經痛的護理
經痛的護理

|根據中醫的觀點,經痛的發生與飲食養生有關。中醫認為適當的飲食調理可以幫助緩解經痛和改善身體的狀態。以下是一些中醫常見的經痛戒口建議:

① 避免寒冷食物

中醫認為寒冷的食物會加重氣血凝滯不通,不通則痛,加重經痛。因此,建議避免冰冷飲料、冰淇淋、生冷水果、生菜沙拉、生魚片等寒性食物的攝入。

② 限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

醫認為咖啡和刺激性食物會刺激神經系統,加重經痛症狀。建議限制咖啡、辣椒、花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③ 避免油膩和高脂食物

中醫認為油膩和高脂食物會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氣血運行,使經痛加劇。建議避免油炸食物、油膩的肉類、奶油等高脂食物。

④ 適量攝取溫熱食物

中醫認為溫熱食物有助於活血化瘀、調節子宮功能,可以緩解經痛。建議適量攝取溫熱的食物,如生姜、紅棗、山藥等。

⑤ 氣功和適量的運動

可以幫助調節氣血運行和疏通經絡。常用的氣功包括太極拳、五禽戲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戒口建議並非適用於所有人,而是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而定。某些人可能對某些食物更為敏感,所以不合適食用。因此,建議在遵從戒口建議之前,最好諮詢專業中醫師的建議,以確定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調理方案。

今次分享的病案,為一個31歲的女士。時常經行腹痛,近3月腹痛嚴重,月經首2天必須臥床休息,不能上班。腹痛嚴重時頭暈、惡心、嘔吐,因爲長期使用止痛藥,止痛藥亦不能止痛。病人去婦科檢查,未有明顯發現。因而來中醫求診。

醫師仔細四診和檢查後,發現病人虛實夾雜,肝腎精血不足(虛),同時亦見寒濕凝滯(實)。醫師以補益肝腎氣血為主,兼以祛寒化濕止痛。

一個月治療後,患者月經腹痛大減,尚能上班。今次月經血塊明顯多,血塊出後腹痛亦減輕。患者詢問,爲什麽今次血塊特別多。原因是,病者血瘀内停,腹中疼痛明顯,服用活血化瘀之品後排出血瘀。

建議病人堅持調理,壯實體質,減少經行不適。

病案分享

病案分享

中醫對於乳汁過少的分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