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後跟進
包括甚麼?
這是一個重要的復康階段,目標是幫助患者盡快回復功能、減少後遺症,甚至避免再次受傷。當中會因應不同手術種類(例如關節置換、韌帶重建、骨折固定、脊椎手術等)而有不同安排,但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01
病情評估與制定復康目標
▶︎ 評估手術部位的腫脹、活動能力、疼痛程度、肌力等
▶︎ 根據醫生意見與患者情況,制定階段性復康目標
02
關節活動度訓練
▶︎ 有限度活動(Restricted Movement),按照術後關節活動範圍,物理治療師會協助患者移動關節,給予適當的運動,慢慢重建患者關節靈活性
03
肌力與穩定性訓練
▶︎ 肌肉術後容易萎縮,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肌力訓練
▶︎ 包括使用彈力帶、啞鈴、徒手運動等
▶︎ 同時訓練核心穩定性,以支持術區
04
步態與功能性訓練
▶︎ 針對下肢手術(如膝蓋、髖關節)會有步態重訓
▶︎ 教授安全的轉移技巧、上下樓梯、穿衣、提物等日常活動
05
傷口護理與腫脹管理
▶︎ 教導如何處理傷口、觀察感染徵象
▶︎ 物理治療師會使用冷敷、加壓包紮、淋巴引流手法等處理術後腫脹
06
疼痛管理
▶︎ 包括:冷熱敷、超聲波治療、干擾電流(TENS)、徒手治療等
▶︎ 幫助控制術後疼痛,提升復康參與度
07
長期功能維持與預防再傷
▶︎ 復康完成後會指導家居運動計劃,維持成果
▶︎ 如有職業、運動需求,亦會有動作矯正及防護訓練
儀器治療
包括甚麼?
物理治療中的「儀器治療」(Electro-Physical Modalities)是透過熱力、電流、聲波、光線等物理原理,輔助治療疼痛、促進組織修復、減少炎症、放鬆肌肉等,通常會配合運動治療或手法治療一起使用。

01
電療(Electrotherapy)
▶︎ 干擾波(Interferential Current, IFC)
⬩深層止痛,針對肌肉、神經痛
⬩有舒緩作用,無創、無痛感
▶︎ 低頻電流/TENS
⬩用於急性或慢性痛症
⬩通過刺激神經,減低痛感訊號傳遞
▶︎ 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
⬩刺激肌肉收縮,幫助無力或術後萎縮肌肉重建
02
熱療(Thermotherapy)
▶︎ 深層熱療(如短波、超短波)
⬩穿透肌肉深層,改善血液循環
⬩有助減痛、放鬆組織
▶︎ 熱敷墊 / 石蠟浴
⬩適用於關節僵硬(如手指、手腕)
⬩幫助組織軟化、促進關節活動度
03
冷療(Cryotherapy)
▶︎ 急性受傷、術後腫脹可使用
▶︎ 減少血管擴張、控制發炎、止痛
▶︎ 包括:冷敷包、冷氣機、冷水循環儀等
04
超聲波治療(Ultrasound Therapy)
▶︎ 用聲波震動產生微熱,促進細胞修復
▶︎ 適合肌腱、韌帶受傷
▶︎ 有「微按摩」效果,改善血液循環
05
雷射治療(Low-Level Laser Therapy, LLLT)
▶︎ 加快組織癒合,減少炎症
▶︎ 適用於慢性痛症、運動創傷、關節炎
06
震波治療(Shockwave Therapy)
▶︎ 高能量聲波衝擊組織
▶︎ 常用於頑固性足底筋膜炎、網球肘、鈣化性肌腱炎等
▶︎ 目標係打碎結節、刺激再生
07
牽引治療(Traction Therapy)
▶︎ 常見於脊椎牽引(如頸椎/腰椎)
▶︎ 用機械力量拉伸脊椎,減輕神經壓迫
08
復健機械訓練設備(Rehabilitation Machines)
▶︎ 包括:腳踏機、滑輪組、懸吊系統、平衡平台等
▶︎ 幫助患者安全地進行運動復康
復康訓練
包括甚麼?
物理治療中的「復康訓練」(Rehabilitation Training)係核心一環,重點是幫助患者重建肌力、關節活動、協調能力與功能性動作,讓身體重新回復到接近正常狀態,適應日常生活或運動所需。

復康訓練的4大目標:
-
重建關節活動度(ROM)
-
增強肌肉力量與耐力
-
改善平衡與協調
-
恢復功能性動作與日常活動能力
01
關節活動訓練
目標為改善因長期不動、術後或慢性炎症所導致的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方法包括:
▶︎ 被動式活動:由治療師協助進行關節活動
▶︎ 主動式活動:由患者自行進行的活動練習
▶︎ 主動輔助式活動: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師輔助完成
02
肌力與耐力訓練
針對術後肌肉萎縮、長期缺乏運動或神經損傷導致的無力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肌力鍛鍊,例如:
▶︎ 徒手訓練
▶︎ 彈力帶或啞鈴負重訓練
▶︎ 器械訓練
▶︎ 電刺激輔助肌肉收縮
03
平衡與本體感覺訓練
用於改善身體姿勢控制及預防跌倒,特別適合中風患者、長者、術後下肢復康或扭傷患者。常見方式包括:
▶︎ 單腳站立
▶︎ 平衡板練習
▶︎ 閉眼步行訓練
▶︎ 動態姿勢控制練習
04
協調性訓練
協助患者重新建立神經與肌肉間的配合能力,包括:
▶︎ 上下肢動作協調
▶︎ 手眼協調練習
▶︎ 多關節聯動運動
05
柔軟度與伸展訓練
藉由靜態或動態伸展運動,放鬆過度緊張的肌肉或筋膜組織,改善關節活動範圍,並預防運動傷害或組織沾黏。
06
功能性訓練
模擬及訓練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動作,例如:
▶︎ 起身、站立、坐下
▶︎ 拾物、轉身、上下樓梯
▶︎ 推物、提物、步行訓練等
適用於術後康復、工傷患者或需提升活動能力的長者。
07
運動專項訓練
針對運動員或特定職業人士之復工需求,設計更進階的復康計劃,例如:
▶︎ 跑步姿勢訓練
▶︎ 爆發力與反應訓練
▶︎ 肢體協調與耐力再建